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上,戶外裝備產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為傳統戶外裝備注入了智能基因,開辟了人機交互的新紀元。
在2025中關村論壇“探路芯征程,智鏈向未來”生態計劃發布會上,探路者集團與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在戶外智能裝備技術開發領域開展合作,打造覆蓋基礎研究突破、智能生產革命、場景生態構建的創新生態體系。
這場“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未來或將在戶外智能裝備引入腦機接口技術,開辟創新應用,由此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更為中國戶外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提供了強勁動力。
技術革命,腦機接口重塑人機交互范式
在生態計劃發布會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副教授張沕琳對腦機接口技術進行了深入解讀。她指出:“腦機接口是人機交互的信息通道,也是融合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終極通道。基于腦機接口的人因傳感技術可以實現全方位、實時多生理信息監測,可以對多種疾病進行智能篩查,適用于康復和運動等多種場景。”
張沕琳長期致力于面向生物醫學的低噪聲低功耗電路設計與系統集成方法學研究,針對腦科學前沿研究對無線小型化神經接口的強烈需求,提出了適用于神經信號頻段的高精準、低功耗神經接口專用電路設計方法、可植入閉環神經接口系統設計方法等神經接口系統設計關鍵問題解決方法。其研究成果或能為探路者研發新一代智能滑雪頭盔、智能滑雪服等運動裝備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張沕琳介紹,清華電子系科研團隊在腦機接口核心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自主研發的神經信號傳感芯片,較國際同類產品能效比提升100倍;攻克高干擾環境下信號穩定性難題,數據傳輸效率較國外先進方案提升2個數量級。她進一步強調,未來希望在更大的范疇和領域上,和探路者有深入合作,“把腦機領域前沿集成電路系統的解決方案,落地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場景里去。”
從技術經濟學角度看,這種創新遵循了技術演進中的“范式轉換”理論。腦機接口技術突破了傳統人機交互的物理邊界,構建起全新的信息通道,其邊際收益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呈現指數級增長。
根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腦機接口相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美元,探路者布局這一賽道,正是對技術紅利期的精準捕捉。
技術破局,從戶外裝備到智能穿戴的場景躍遷
當傳統戶外裝備遭遇智能化浪潮,探路者的技術演進路徑清晰展現了“場景驅動創新”的邏輯。
2024年12月,探路者和邁寶智能聯合發布的下肢外骨骼采用基于人因功效學的仿生結構設計,集成多模態傳感器系統和智能化運動控制算法,最終實現人機交互智能識別。產品擁有三大核心功能:行走輔助、上山蹬地輔助和下坡支撐緩沖。能夠自主識別用戶的行走、上下臺階、上山下坡等各種人體運動狀態,并根據不同的動作模式自動切換助力模式,在確保用戶安全的情況下,提供穩定、舒適的助力體驗。
在中關村論壇上,探路者同步發布戶外裝備領域的最新成果:利用“納米雙透智能防護膜材料技術”打造的HIMEX N27輕量沖鋒衣,已成為行業標桿產品。
這款沖鋒衣采用全鏈路國產自主的納米膜技術,每平方厘米分布超億個微孔,實現防水與透濕汽、透濕氣的完美平衡。相關負責人介紹,“探路者在研發過程中,特別注重材料的環境友好性。納米膜原材料及制備過程均選用無氟高分子材料和助劑,通過工業4.0視角下的納米纖維薄膜微觀構筑,在零碳工藝驅動下,實現綠色制造及可循環系統開發。”
“產業龍頭+創新先鋒”的疊加優勢正在顯現。探路者提供戶外智能裝備的研發能力、產品定義及商業化運營經驗,清華天津電子院則貢獻芯片、材料、數據采集傳輸處理等領域的學術積累。
產學研協同正在重塑整個戶外裝備產業的創新生態。按照產業經濟學中的“協同創新”理論,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創新效率。以納米雙透智能防護膜材料技術為例,該技術由探路者與中納科技聯合研發,全鏈路實現國產自主,所形成的納米膜每平方厘米有超億個微孔,在防水的同時實現雙透功能。這項材料革命不僅應用于HIMEX N27輕量沖鋒衣,更為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微型化、輕量化奠定基礎。
產業重構,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智造新生態
發布會上,探路者集團董事長李明系統闡釋了企業的戰略定位:“探路者成立26年以來,以引領和推動中國戶外產業整體發展為己任,將企業發展和國家進步緊密關聯。2021年開啟‘戶外+芯片’雙主業發展模式后,持續科技創新,聚焦戶外科技研發,拓展芯片技術應用,并深度布局智能裝備產業。”
李明董事長特別強調,生態計劃發布會的召開標志著探路者正從產品創新者進化為生態共建者。“戶外+芯片”雙主業戰略不僅是商業上的突破,更是關于未來的宣言。這一戰略轉型的底氣,來源于探路者在芯片領域的深度布局——旗下G2 Touch和北京芯能分別掌握觸控芯片和Mini LED核心技術,形成雙輪驅動格局。
從腦機接口的技術穿透,到產學研協同的生態構建,探路者正在用科技創新重新定義戶外裝備產業的邊界。當清華大學的技術沉淀與探路者的產業資源深度融合,一個以智能裝備為載體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形成。這種鏈接,終將推動中國戶外產業從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在腦機接口技術的賦能下,戶外裝備產業正迎來新一輪升級浪潮。探路者與清華大學的戰略合作,不僅構建了技術創新的高地,更打造了一個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當傳統戶外裝備遇上智能芯片,當高校科研成果嫁接產業場景,這種跨界碰撞不僅創造了商業價值,更開啟了一個“人機共融”的新紀元。
隨著技術紅利的持續釋放,這種“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模式,或將催生出更多顛覆性創新,為中國智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攀升注入強勁動力。
1
風雨同征途,九州星際·2025中國紡織精英挑戰賽徒步桑科草原! 2025-06-30
2
06月27日山東齊魯石化丙烯腈為8100元 2025-06-27
3
06月27日廣西生絲為477000元 2025-06-27
4
06月27日逸盛大化PTA為5050元 2025-06-27
5
06月27日嘉興生絲為469800元 2025-06-27
6
06月27日冠杰紡織棉紗32S為24000元 2025-06-27
7
06月27日新拓滌綸短纖為6770元 2025-06-27